定期險終身險比一比,保障時間、費率、風險停看聽!

定期險、終身險是什麼?

想規劃保險卻被商品的種類給弄昏頭,因為保險的險種實在太多元了,其中定期與終身就像摩西分海,依照保障期限將各類保險劃分為兩大類。

●    定期險:在固定的期間內給予保障,而這個期間可能是一年,可能是10年、15年、20年,不在這個期間內發生的風險,則不在保險公司理賠的範圍內。

●    終身險:保險公司依照政府法案所設定的最高壽命為最終保障期限,但人均壽命一直增加,過去已經有買過終身險的也要記得檢視自己的保障到底到幾歲喔!

目前最常聽到終身醫療險、定期醫療險、終身壽險及定期壽險這幾類,以壽險作為範例深入說明差異。

定期險與終身險的壽險費率差異:保費計算方式

為什麼終身險費率相較定期險貴上好幾倍?最大差異在於與風險程度成正比。

以終身險而言,假設保險公司只收取20年的保費,同時保障至約定之最高壽命,即等於承擔最高壽命期間內的所有風險,但收取的保費還是依照初始投保的年齡、健康程度所計算,可想而知,售出一張終身險保單,保險公司要承受的風險程度多寡。

而定期險保障期間有限,且按照自然費率的計算下,保費還會隨著年齡增加,保費與風險的槓桿程度可透過一定的精算而分擔,所以定期險相對終身險來說的確便宜很多。

而隨著市場需求,定期險出現平準型費率保單,計算的方式是將定期的期間內所有風險換算成保費平均分攤後,繳納固定的保費金額,讓投保人無需擔心或者忘記未來年紀增加後到底要付出多少保費、是否能夠負擔。

定期險與終身險的壽險保障期間差異:階段性需求

先從較好理解的終身險來舉例,終身險的保費門檻高,但是它屬於限期繳費、保障終身,也就是說如果小明30歲投保終身險,繳費20年、整張保單保障至110歲,等於小明用20年的繳費換取30歲至110歲,總共80年的保障。

而定期險則要看購買的險種是一年一約,還是限期保障(10年、15年、20年),一年一約的就是每年有保障,保障效力至保險公司規定的定期險最高壽命(通常為70-85歲);限期繳費則是在投保契約的約定期間內有保障,過了約定日期就終止保障效力。
(推薦閱讀:定期壽險是什麼?照顧家人的神隊友!)

定期險與終身險的壽險風險差異:身體條件

終身險較無需擔心身體條件差異,是按照初始投保時的健康狀況續保,期間不論因疾病或意外風險發生,一旦申請理賠後,保險效力持續有效,也不因此加費或拒保,仍是當初投保時的保費。

而限期保障的定期險則不同,雖然在約定期間內保費不調整,一旦到期後,想再擁有保險也需按照當時的年齡、健康狀況重新投保,而當時的身體健康程度便成了投保的最大風險,可能會導致無保險可買,而真正需要用到保障時卻無法獲得保障。

因此定期壽險需注意保證續保相關條款:
1.保證續保定期險:可以持續投保,但有最高壽命上限,而且每年保費會增加。
2.不保證續保定期險:在某年保單到期後,保險公司拒絕繼續承保,或者商品停售,保障也因此到期,想再擁有保障必須重新投保,按照當下的年齡與健康狀況來審核。

所以說定期險和終身險各有其優缺點,兩者都是提供受益人(家人)未來的生活保障、補足經濟缺口,因此保障須隨人生階段進行調整。最均衡的方式就是全面性的整合與檢視,以「終身壽險」為基本保障,運用「定期壽險」補足缺口。(推薦閱讀:定期壽險推薦,階段性保障首選)

不同族群的保險該選擇終身好還是定期好?

不同族群都能用終身壽險做為基本的保障,因為人總會有離世的一天,不管單身與否,總有家人需要協助自己的後事辦理,不管火葬、土葬還是靈骨塔都需要費用,所以留有一筆基本壽險保額,也是為了讓家人無負擔的處理自己的後事。

以單身剛踏入社會的阿桃來舉例,可以先選擇基本的終身壽險,就無須擔心意外身故影響家人。

而三明治族群隨著年紀變化,不同的甜蜜負擔(配偶子女未來生活費、房貸、車貸),則可以運用「定期壽險」補足保障缺口,貸款額度有多少,就須購買足額的壽險保額,然後另外規劃一筆額度留給家人。

以成家立業有配偶、子女的小吳而言,除了終身壽險以外,建議增加足額的定期壽險來照顧家人,例如減輕貸款的經濟壓力,意外發生時,減輕做為家庭支柱的風險。
 

分享連結
Facebook
Line
複製連結